首页 > 粤动态 > 校园教育 > 教育资讯

七大学科核心变化 + 备考攻略,港澳台联考学子及家长必看!

2025-08-15  (0)赞

官方 网站建设:企业、政府、学校网站建设、开发、运营,3D网页开发(广州13423640808,深圳13922266979,微信同号) *在线咨询

官方 丰业合作社:广东省级示范社,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、圣女果、番石榴、火龙果等 #13922255007 *在线咨询 *填写收购意向

加入微信群交流粤语推广传承

本文来源于©城院教育,本站乃公益性发布

全国联招考试大纲(第4版)的修订,从能力考查、结构优化、术语规范三个维度对七大学科进行了系统性调整,深度解读各学科的具体变化。

 

中文学科:

传统文化与能力应用双强化

修订说明

1、内容结构升级,古诗文比重提升:增加古代诗文在考试内容中的占比,强调对文言文阅读、诗词鉴赏的深度理解,例如可能要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诗词中的家国情怀。

2、语言运用要求提高:强化情境化试题设计,如根据给定场景撰写应用文(如倡议书、演讲稿),考查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准确、得体表达的能力。

3、主观题开放性增强:减少固定答案的客观题,增加材料分析、观点论述等主观题型,例如要求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多角度评论,体现批判性思维。

备考建议

1、古诗文精读:梳理《论语》《史记》等经典篇目,掌握常见实词、虚词及文化常识,同时积累诗词鉴赏术语(如 “借景抒情”“托物言志”)。

2、情境化写作训练:针对不同应用文体(如书信、新闻稿)进行模板化练习,注重语言逻辑和格式规范。

3、阅读策略优化:训练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,例如通过 “抓首句、理脉络” 的方法分析现代文结构。

 

 

数学学科:

概率与代数内容扩容

题量精简但分值提高

核心内容调整,新增实用知识点

 

修订说明

1、概率模块:引入随机事件及其运算(如互斥事件、独立事件概率计算),强调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(如风险评估、数据分析)。

2、代数模块:补充多项式、余式定理、因式定理,要求学生能通过多项式除法求解余数或因式分解复杂表达式。

3、试卷结构优化:选择题由12道减至10道,填空题由6道减至5道,但单题分值从5分提高至6分,更强调答题准确性。解答题分值占比提升,需重点训练综合题型(如概率与统计结合、代数与几何综合)。

 

备考建议

1、概率专项突破:通过实际案例(如抽奖模型、疾病筛查)理解概率概念,掌握排列组合与概率的结合应用。

2、代数公式熟练:牢记余式定理和因式定理,并通过真题训练快速解题技巧。

 

3、限时模拟训练:适应题量减少但分值提高的变化,每道选择题 / 填空题控制在 3~5分钟内完成,避免因小失大。

 

 

英语学科:

题型颠覆性调整

综合能力要求显著提升

题型与考查重点重构

 

修订说明

1、语法填空取代单句填空:从孤立考查语法点(如时态、冠词)转向篇章语境中的综合运用,例如在一篇科普文中填写适当的连接词或动词形式。

2、概要写作替代短文改错:要求用60词左右概括350词短文的核心内容,考查信息提炼、逻辑整合和简洁表达能力,评分标准包括内容完整性、语言准确性和连贯性。

3、阅读简答题强化深度理解:最后一篇阅读的4道选择题改为简答题,需用完整句子回答,例如分析作者观点或推断隐含信息,避免 “套路化” 选项依赖。

 

备考建议

1、语法填空专项训练:通过精读外刊(如《China Daily》)培养语感,重点关注上下文逻辑关系(如因果、转折)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。

2、概要写作分步练习:

(1)速读全文:标记每段主题句,确定文章结构(总分、对比等)。

(2)提炼要点:合并相似信息,删除细节例子,保留核心论点。

(3)精准表达:使用同义替换(如 “important” 替换为 “crucial”)和衔接词(如 “however”“therefore”),确保语句连贯。

3、阅读简答题模板积累:针对常见题型(如观点类、原因类)总结答题框架,例如:观点类:“The author holds that... because...”;原因类:“The main reason is...; Additionally...”

 

 

物理学科:

前沿知识与实验能力双融合

知识体系革新

 

修订说明

1、内容删减与新增:删除 “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”“温度计的使用” 等较基础内容,聚焦更具学科价值的知识点。新增开普勒定律(行星运动轨道、周期与距离关系)、多普勒效应(声源运动对频率的影响),以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内容,体现物理学与天文学、工程学的交叉。

2、英文术语规范:部分名词英文表述调整(如 “force” 统一为 “力”),需注意教材与大纲的术语一致性。

 

备考建议

1、开普勒定律理解与应用:

(1)第一定律:椭圆轨道定律,行星轨道为椭圆,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。

(2)第二定律:面积定律,环绕天体与中心天体的连线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。

(3)第三定律:周期定律,周期平方与半长轴立方成正比,可用于计算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周期。

2、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:针对 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” 实验,需掌握实验原理(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)、器材选择(打点计时器、光电门、重锤等)及误差分析(空气阻力、摩擦损耗)。通过真题训练设计实验步骤,例如利用传感器测量速度变化,结合公式验证守恒关系。

 

 

化学学科:

概念细化与计算能力隐形考查

体系重构与内容深化

 

修订说明

1、知识模块拆分:将原 “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” 细化为基本概念、化学反应原理、物质结构与性质,强化对微观结构(如共价晶体)和反应机理的理解。

2、有机化学新增内容:在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加入胺、酰胺等官能团的性质及反应(如胺的碱性、酰胺的水解),要求学生掌握新物质的合成路径分析。

3、计算能力融合考查:删去独立计算题,将化学计算(如物质的量浓度、反应热计算)融入反应原理和结构分析中,例如通过平衡常数计算反应转化率。

 

备考建议

1、物质结构与性质突破:区分 “原子晶体” 与 “共价晶体”(后者为更规范术语),理解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对晶体性质的影响。通过分子轨道理论分析简单分子

2、有机合成路径设计:梳理胺和酰胺的典型反应,例如胺与酸的中和反应、酰胺的水解条件(酸性或碱性)。训练逆向合成思维,从目标产物倒推所需原料和反应步骤,例如由酰胺制备胺可通过水解和还原两步实现。

3、计算能力隐形训练:在日常练习中注重单位换算和有效数字保留,避免因细节失分。

 

 

地理学科:

素养导向与综合分析

能力强化、结构优化与题型革新

 

修订说明

1、考查体系整合:整合原有分散的知识点,突出区域认知、综合思维、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,例如通过区域对比分析产业布局差异。

2、主观题占比提升:删去简答题,综合分析题由2道增至3道,分值调整为选择题 80 分、综合分析题70分,要求学生结合图文材料(如气候数据、人口分布图)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。

3、典型例题更新:补充城市化、生态修复等热点话题的分析示例,例如评价某城市 “海绵城市” 建设的利弊。

 

备考建议

综合分析题答题框架

1、审题四步:明确问题类型(原因、影响、措施)→ 定位区域 → 调用相关原理(如区位理论、水循环)→ 结合材料提炼要点。

2、案例积累:整理典型区域(如长三角、亚马孙雨林)的自然和人文特征,形成 “特征 - 成因 - 问题 - 对策” 的分析模板。

3、图表信息提取训练:对于等值线图(如等高线、等压线),掌握 “数值变化趋势、疏密程度、弯曲方向” 的分析方法。对于统计图表(如柱状图、饼状图),学会用 “极值对比、比例关系、时间序列” 等角度总结规律。

 

 

历史学科:

家国情怀与历史脉络

双线贯穿,内容增补与价值导向重点

 

修订说明

1、内容强化: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如儒家思想演变、四大发明影响)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(如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、元朝行省制度)的考查。新增 “一国两制” 相关内容,要求学生理解其历史背景、实践成果及对国家统一的意义。

2、史观与方法论渗透:强调唯物史观(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)和史料实证(如辨析文献与实物史料的可信度),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来源的史料分析历史事件。

 

备考建议

1、时间轴与专题结合:按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古代史(如从先秦到明清的政治制度演变)和世界近现代史(如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)。以专题形式整合同类事件,例如 “中外改革比较”(商鞅变法 vs 明治维新)、“全球化进程中的冲突与合作”。

2、论述题答题策略:

(1)观点明确:在开头直接表明立场(如 “我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,因其推翻了封建帝制”)。

(2)史论结合:每个论点需搭配 2-3 个具体史实(如 “三民主义的提出为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”)。

(3)逻辑连贯:使用 “首先,其次,最后” 或 “一方面、另一方面” 等连接词,确保论证层次清晰。

时政热点关联:关注近年港澳回归纪念活动、两岸关系发展等时政,将其与 “一国两制”“祖国统一” 等考点结合分析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跨学科:

共性变化、术语规范、能力考查

 

修订说明

1、共性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:各学科均增加开放性试题,要求学生突破模板化答题,例如英语概要写作需避免机械复述原文,数学概率题需结合实际场景灵活建模。

2、学科术语规范:物理、地理等学科以普通高中课标和权威词典为准,需严格使用大纲指定术语(如 “共价晶体” 替代 “原子晶体”),避免因表述不严谨失分。

 

备考建议

1、建议知识迁移训练:例如将历史中的 “全球化” 与地理中的 “产业转移”、政治中的 “国际合作” 结合,形成跨学科分析视角。

2、真题与模拟题结合:优先研究近5年真题,分析命题趋势(如数学概率题的分值上升),再通过模拟题拓展新题型应对能力。

3、时间管理与心态调整:适应题量减少但分值提高的变化,合理分配答题时间(如数学选择题每题不超过3分钟),避免因纠结难题影响全局。

 

总结:以变应变,科学备考

 

大纲修订体现了从 “知识本位” 到 “素养本位” 的转型,考生需在以下三方面重点突破:

1、精准把握考纲:以《第 4 版考试大纲》为核心,对照新旧版本差异表逐项排查知识点,确保新增内容(如数学余式定理、化学胺类物质)的全面覆盖。

 

2、能力分层训练:

(1)基础层:通过教材和错题本巩固核心概念(如物理开普勒定律、历史 “一国两制”)。

(2)应用层:通过真题和模拟题训练知识迁移能力(如地理综合分析题中的图文结合)。

(3)创新层:针对开放性试题(如语文情境化写作、英语简答题)进行个性化表达训练。

 

3、资源整合与专业指导:结合学大深圳城院港澳台联考中心等专业解读,获取学科重难点解析和备考规划建议,避免盲目复习。通过以上策略,考生可高效应对大纲变化,在 2026 年联招考试中实现能力与分数的双重突破。

 

 

 

若您2025年因特殊原因发挥失常,立志报考更高目标类院校,可选择我院复读,再战一年,圆梦理想大学

 

深圳城院港澳台联考中心2026届招生简章

 


 

 

 

 



赞助商连接
3D开发
百度搜寻:《七大学科核心变化 + 备考攻略,港澳台联考学子及家长必看!
如本文侵权,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@yuetol.com,核实后本站即删除。



相关话题Tags


相关内容


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(0) 进入可赞踩

发表回应
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
   

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/镇 开通「某某村之窗」!其他类型注册:粤人 | 粤机构 | 公司


IT